 
      民族語言文字
氣質學說是維吾爾醫學基本理論之一,是說明氣質由來、劃分類型及其應用的學說,維吾爾族醫學稱其為“密雜吉”學說。氣質,是指火、氣、水、土四大物質最小分段屬性的相互影響下產生的新的屬性。所謂的某一種氣質,由某一種四大物質的屬性偏盛所決定。它不但指人的生理、心理等的特征屬性,而且也指世上萬物(植物、動物和礦物)特點屬性的總稱。氣質分為寒、熱、濕、干性四大單純類,干熱、濕熱、濕寒、干寒性四大復雜類,根據其偏盛或偏衰分為正常和異常兩種類型。
對人體來講,以正常氣質來說明人的生理狀態,以異常氣質來說明病理變化。氣質失調,是維吾爾族醫學的辨證大綱。
(1)正常氣質
維吾爾族醫學認為,人體不同氣質具有不同的特征,正常氣質分為八種,即平和的熱、寒、濕、干性及干熱、濕熱、濕寒、干寒性,其特征列簡表說明。
| 氣質類型 | 生理狀態和特征 | 
| 干性氣質 | 性情急躁而脆弱 | 
| 濕性氣質 | 性情快樂而穩定 | 
| 熱性氣質 | 動作迅猛而靈利 | 
| 寒性氣質 | 動作沉重而粗躁 | 
| 干熱性氣質 | 面黑偏紅、目黃、舌干、口苦、多渴、體熱、身瘦、喜待涼出、喜歡冷食、脈強帶數、舌質偏紅、苔薄而黃、小便微赤偏黃、性情急躁、易怒、動作迅猛、思維敏捷、感情強烈、克己力較低、少寐 | 
| 濕熱性氣質 | 面色紅潤、目紅、口甜、肌肉發達、脂肪層較厚、體壯、身體熱量略高、脈大有力帶數、小便微紅、舌質較紅、苔厚微黃、性情快樂、動作靈利、思維能力較強、感情豐富、克己力較好、睡眠較好 | 
| 濕寒性氣質 | 面色較白、嘴唇較厚、目白、口淡、口不渴、體涼、身胖、肌肉松軟、脈細沉遲、小便清長、舌質淡、邊有齒印、苔厚白潤、性情穩定、動作沉重、無憂無慮、思維遲鈍、感情淡漠、克己力較強、嗜睡、不愛活動、喜熱處、喜熱食 | 
| 干寒性氣質 | 面色較暗、目清、舌微干、口淡苦、體涼、身瘦、喜待濕處、喜歡濕性食物、脈浮遲、小便白少、舌質暗紅、苔薄白、性情脆弱、憂郁、空想膽小、動作粗躁、感情激動、智謀超群、善于反面性思維、想象力往往遠離實際、少寐、不愿與人交往 | 
表3-2 維吾爾族醫學正常人體氣質分類及其特征
(2) 異常氣質
異常氣質分為八種,即非平和的熱、寒、濕、干性及干熱、濕熱、濕寒、干寒性。
表3-3 維吾爾族醫學異常人體氣質分類及其特征
| 氣質類型 | 生理狀態和特征 | 
| 異常熱性氣質 | 熱性比濕、干、寒性偏盛的狀態 | 
| 異常濕性氣質 | 濕性比熱、干、寒性偏盛的狀態 | 
| 異常寒性氣質 | 寒性比熱、濕、干偏盛的狀態 | 
| 異常干性氣質 | 干性比熱、濕、寒性偏盛的狀態 | 
| 異常干熱性氣質 | 干性和熱性比濕性和寒性處于偏盛的狀態 | 
| 異常濕熱性氣質 | 濕性和熱性比干性和寒性處于偏盛的狀態 | 
| 異常濕寒性氣質 | 濕性和寒性比干性和熱性處于偏盛的狀態 | 
| 異常干寒性氣質 | 干性和寒性比濕性和熱性處于偏盛的狀態 | 
 
 
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